找到相关内容77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1)

    仁者不须求其次第,可直入究竟法。因现今资讯发达,迷信少。   7、问:是不是真心也要舍去?若把甚深境界也供出去,则舍了执著,也能更进一步境界吗?  答:若从众生境地看佛地(从下而上看),欲舍之心与能...或护法保佑,使自己或家庭的衣食住行,就会饱满具足,这是迷信,不是佛法,将被世法所碍,无法修行。   如果不知世法,则所谈之任何无上大法,均无法于此娑婆世界付诸修行。不管出家或在家之修行,仍应各司其职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556670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一)

    ,彼所谓迷信,固迷者自迷。余兹不欲多辩,请先申说人生的烦恼相。  人生二字,含义颇广,今用鸟瞰法,观察人生色相;色相既明,即人生之意义亦可明了。据佛家观察人生色相,即“烦恼相”是也。此烦恼相,姑名之...竞争,就不管什么善恶因果了。如有人同他谈善恶因果,他不但不接受,反而说这是迷信。人类愚痴,何有甚于此!今日□□漫延,人类遭遇空前未有的灾劫,(P264)决不是偶然的,是由人类自己造成的。拨无因果,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370430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四)

    简称,意义是“觉者”。在人类能得到最高觉悟的,就是佛。佛是人类最高的模范,祂能指示我们如何做人,如何进步到超人的地位,乃至于最高的觉悟,所谓成佛。因此,信佛不但不是迷信,而且还是澈底的破除迷信。一般...差别,怎样可以说完全一致?古人说:“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。”  因果的定义,究竟为何?所谓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;又说:“作善降祥,作不善降殃。”此皆古之定义。但事实上,每每适得其反,如古之颜回是孔门中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570433.html
  • 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心及正信的导入

    为了表白自己的信仰是纯粹的,信仰越是让你倒霉你就越坚决,这样的人只能是不可理喻的迷信。  同理,没有纯粹性的价值性也是不可想象的。神灵神灵,神才能灵,不神就不可能灵。信仰不仅是神灵的皈依和崇拜,更重要...灭则彼灭”。《中论》云: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无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,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空。” 佛教的信仰即是以此教义为基础而构成的人生信念、价值关怀。现代高僧印光大师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570807.html
  • 论李维汉的宗教观

    普通的迷信,不算宗教徒),在宗教矛盾上处于主导地位,就是说,在处理宗教矛盾上,非宗教徒应当主动。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。”  1962年,他在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再次强调:“解放十二年来,经过爱国主义和...  李维汉还探讨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根源。他指出:“现在,由于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,作为宗教根源的阶级压迫,己经基本消灭了。那么,宗教迷信是否就可以很快消灭,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...

    龚学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673967.html
  • 早期佛教理性状态分析

    圣人。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卒,一直众说纷纭,根据《众圣点记》的说法,具体生卒时间,应为公元前565年到前486年,终年八十岁,其母为摩耶夫人。   绪论中我们已经说明了,宗教迷信对其创始人的神化,有关...对立的评判,一种是因为它迷信的状态而全盘否定,一种是因为自身的迷信,而盲目地去相信,这在现实状态中,表现为宗教彻底否定,以及迷信宗教的狂热者的对立,当然也有普遍的中间状态。显然两种对立构成极端,而中间...

    刘福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2484584.html
  • 唐代僧侣及其活动

    易五兆以外诸杂占卜,此专为对于道教之停断,但僧侣中亦未尝无为此事,玄宗对于兰若,立有禁制,盖为隐居山林,私结朋党,紊乱秩序设也。  唐代借侣,多有引一般民众入迷信,例如《旧唐书》卷百七十四《...回教等,各来华而张其教阵,呈未曾有之盛观。德宗朝,北天竺三藏般若与叙里亚之景教僧景净,自梵本翻译《六波罗密经》七卷,此种故事,亦深感兴趣也。宗教中为当时之人心所依者,为佛教与道教已不待言,斯时新从...

    小笠原宣秀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2386988.html